-
学术快讯 14| AHM杂志发表综述《仿生构建三维肿瘤微环境:细胞球、类器官、肿瘤芯片》
AHM杂志2023年3月发表综述《仿生构建三维肿瘤微环境:细胞球、类器官、肿瘤芯片》
2023-04-23
-
学术快讯 13|《PNAS》发现肿瘤内部坏死与循环肿瘤细胞(CTC)水平急剧增加高度相关
福瑞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报道了肿瘤坏死与CTC水平急剧增加高度相关,研究确定了Angptl7是定位于坏死区的肿瘤特异性因子,参与肿瘤中心坏死、血管重塑和癌症转移。
2023-04-10
-
学术快讯 12|《Cancer Cell》发现循环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新机制
石虎兵、马学磊团队在《Cancer Cell》发表研究,团队发现CTCs通过与免疫检查点HLA-E:CD94-NKG2A来逃避自然杀伤细胞(NK)的免疫监视,进而提出靶向免疫检查点HLA-E:CD94-NKG2A来抑制肿瘤转移的治疗策略。
2023-02-16
-
2022年第三期·肿瘤液体活检临床学术文献汇编
第一篇文章于2020年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影响因子14.92),该项研究揭示了全新的前列腺癌肿瘤模型。探究人员利用晚期CRPC患者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TC)以及异体移植技术,成功建立出可以反映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CRPC)肿瘤异质性、耐药性的eXplant(CDX)模型以及CDX衍生细胞系,克服了现有模型的局限性,并为探索前列腺癌CTC的致瘤性以及新的靶向策略提供了机会。
第二篇文章于2021年发表在《Oncogene》杂志上(影响因子9.867),作为一次前瞻性研究,该研究首次将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CM)与甲基化测序(WGBS)技术结合,检测了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DNA(CTC DNA),并进行了单碱基对分辨率的甲基化分析,对肺癌CTC DNA甲基化组学有了全新的认知。该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更深入地理解肿瘤细胞散发和转移机制,为未来开发新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开拓了更美好的前景。2023-01-30
-
2022年第二期·肿瘤液体活检临床学术文献汇编
第一篇文章于2021年发表在《Cancer Letter》杂志上(影响因子8.679), 该项研究表明胃癌晚期患者血液中不同类型的CTC对肿瘤耐药以及预后造成的影响有所不同。该研究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发现三倍体小CTC与多倍体大CTC涉及到的信号传导通路不同,进一步说明了对不同亚型的CTC进行单细胞测序的有效性与必要性。利用单细胞测序对患者体内CTC亚细胞进行归类,获取更全面的肿瘤相关信息,可以更好地开展肿瘤精准治疗,提供更精确的临床用药指导。第二篇文章于2021年发表在《Clinical Chemistry》杂志上(影响因子8.327),作为一次前瞻性研究,该研究首次讨论了ddPCR技术可用于检测CTC上PD-L1表达水平。该研究团队开发并且验证了一种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度、高重复率的ddPCR检测方式,可同时定量分析CTC内的PD-L1基因和HPRT内参基因的转录水平,并且进一步评估了该试验方法在头颈癌患者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3-01-30
-
2022年第八期·肿瘤液体活检临床学术文献汇编
第一篇文章于2019年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影响因子14.957)。该课题在BALB/c小鼠模型中细致的研究了上皮-间质转化(EMT)对乳腺癌(MBC)疾病进展的作用,并发现间质转化受限的E/m型循环肿瘤细胞(CTC)显示出最强的肺转移能力,团队进一步探索了EMT异质性和EpCAM表达是否与MBC患者CTC表型相关,通过随访34例MBC患者,团队发现EpCAM+ DTC的比例可用于预测MBC转移和生存率。第二篇文章于2021年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影响因子17.694)。该课题对肝细胞癌(HCC)患者4个血管部位(肝静脉、周围动脉、周围静脉、门静脉)的CTC进行了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揭示了CTC在血液传播过程中的转录组的可塑性及其适应机制,团队发现CCL5通过p38-MAX信号调控并募集Tregs以促进CTC的免疫逃逸和转移,在进一步的临床试验上发现Treghigh/CCL5+ CTC能够缩短患者的疾病复发时间并降低总生存期。
2023-01-30
-
2022年第十一期·肿瘤液体活检临床学术文献汇编
第一篇文章于2022年发表在《Cell》杂志上(影响因子66.85),该研究首次发现在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中存在肿瘤抗原特异性的记忆CD8+ T细胞(TdLN-TTSM),并证实了该细胞为真正响应PD-1/PD-L1疗法的细胞。TdLN-TTSM表现出典型的记忆T细胞的特征,在肿瘤早期便建立起记忆相关的表观遗传学程序,并在过继转移后表现出强大的肿瘤抗性。第二篇文章于2021年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杂志上(影响因子9.58),该研究发明了一种基于片段组学的甲基化分析方法(FRAGMA),通过使用胞嘧啶-磷酸-鸟嘌呤(CpG)位点周围细胞游离DNA(cfDNA)的切割谱(cleavage profile),结合机器学习算法,确认了从特定区域到单个Cp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该方法突破了传统的亚硫酸氢盐测序的局限,证明了利用cfDNA片段化模式推断cfDNA甲基化状态的可行性。
2023-01-30
-
2022年第十期·肿瘤液体活检临床学术文献汇编
第一篇文章于2022年发表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杂志上(影响因子12.545),该项研究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广谱癌细胞检测、具有动态配体的双重刺激响应单链纳米锁探针(SCNL),能够通过靶向癌细胞表面过表达的唾液酸(SA),实现对癌细胞的特异性结合和高灵敏检测。第二篇文章于2021年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影响因子68.164),该研究设计了“EPINUC”方法用于血浆核小体的液体活检,能够检测微量样本中的DNA甲基化、特异性蛋白质生物标志物及核小体翻译后修饰状态,实现对结直肠癌患者的灵敏筛查。第三篇文章于2021年发表在《iScience》杂志上(影响因子6.107)。该研究结合了表型、基因组、表观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及肿瘤药物测试,对小鼠模型进行表型和多组学分析,并对乳腺癌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CTCs)进行肿瘤药物测试,发现CTCs和转移性肿瘤细胞之间的相关性比与原发性肿瘤细胞的关系更密切,CTCs还可反映出转移性肿瘤细胞对药物的反应,有助于CTCs作为个性化医疗的离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2023-01-30